当前位置:

武陵源区成功创建第十一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来源:武陵源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胡名建 李梦妮 编辑:张婷 2023-11-24 21:00:37
—分享—

武陵源区融媒体中心11月24日讯(通讯员 胡名建 李梦妮)11月24日,湖南省民宗委发布《关于命名第十一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的通知》(湘民宗通【2023】63号),正式命名武陵源区为第十一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近年来,武陵源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团结带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高质量、常态化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工作,呈现出全区各民族守望相助、和衷共济、融合发展、共同繁荣的新格局。

高度统筹,加强领导。一是高起点谋划。成立由区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区长任组长的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开会研究部署。二是高标准推进。制定出台《武陵源区深入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宣传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创建任务、压实创建责任、浓厚创建氛围;定期下发《武陵源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工作提示》,坚持从“五个一”(开展一次专题学习、制作一个宣传专栏、召开一次屋场会、播放一条宣传标语、组织一次主题活动)和“三项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抓实创建工作。三是高规格督促。印发《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督查工作方案》,与区纪委监委、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定期开展督促检查,将督查整改落实情况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倒逼责任落实、工作落实。

强化重点,突出实效。一是以示范创建为引领开创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新局面。结合国家民委最新测评指标体系,以示范创建“七进”为抓手,打造一批能示范引领和可推广复制的特色亮点。其中土地峪基督教聚会点的示范创建工作得到省委第九巡视组领导肯定。二是以落实“三项计划”为契机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依托景区开展“我为群众(游客)办实事”、“鸽子花”志愿服务等“党建+”系列实践活动,以“三亮”展现党员服务形象、“三有”落实岗位服务措施、“四零”展示服务承诺、“五员”践行服务承诺等旅游服务标准体系。通过各族青少年跨区域、全方位、多样化的研学交流活动,切实抓好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筑基”工程。三是以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为导向续接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新高度。争取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1000多万元,助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及基础设施建设,修建3座民族团结风雨桥,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助力乡村振兴的社会效益。

聚焦主线,贯穿始终。一是不断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索溪峪街道双文村熊风文化艺术产业园打造民族团结文化广场、“石榴籽”雕塑,助推辖区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在协合乡李家岗村培育市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促进辖区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交融。积极动员全区各单位关注国家民委主管的“道中华”微信公众号,推动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二是打造民族产业新品牌。依托武陵源景区独特资源禀赋,坚持走产业带动扶贫的特色路子,孵化出鱼泉贡米、武陵源茶叶、空中田园、黄龙洞农耕园等乡村产业园。培育发展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6家。带动农民发展优质水稻、精品果蔬、绿色茶叶、特色养殖等农业产业,推出了土家腊肉、土家蜂蜜、张家界白羽乌鸡、糍粑等地道美食。打造了土家织锦、熊风雕塑、武陵源生等一批张家界品牌,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实现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三是严格落实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政策。历年以“零失误”“零投诉”的成绩顺利完成此项工作。

接下来,武陵源区将倍加珍惜荣誉,再接再厉,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探索更多经验、争取更大成绩,引导全区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来源:武陵源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胡名建 李梦妮

编辑:张婷

本文链接:https://www.wlynews.cn/content/646755/68/1329398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武陵源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