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路融山水绘新卷 交旅共生启华章 武陵源G241线打造湖南国省道美丽公路纪实

来源:武陵源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周兵 编辑:覃蕾 2025-11-20 15:19:58
—分享—

武陵源区融媒体中心11月20日讯(通讯员 周兵 白袁梦娇 )“车在景中行,人在画中游”。蜿蜒于张家界奇峰秀水间的G241线武陵源段,历经系统提质升级,正以“畅、安、舒、美”的全新姿态,成为串联核心景区、激活区域发展的“黄金走廊”。2025年成功获评“2025年度全国交通与旅游融合创新项目”,为湖南省普通国省道美丽公路建设写下生动注脚。

G241线武陵源段全长22.816公里,起于武陵源与慈利交界处的河口,止于老木峪隧道永定端洞口,既是连接张家界核心景区的交通动脉,更是串联黄龙洞、张家界千古情等8大景区的旅游纽带。作为武陵源区对外联通的关键干线,该路段承载着旅游运输、群众出行和经济发展的多重使命,是展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形象的重要窗口。今年以来,武陵源区公路建设养护中心紧扣湖南省美丽公路发展导向,立足“交通+旅游+生态”三位一体定位,系统推进五大类工程建设,实现公路品质全方位跃升。

路面品质是美丽公路的根基。2025年7月,投资792万元的G241线K2107+816至K2115+826路段建设启动,8公里路面预防性养护全面开展,路面病害得到彻底修复,通行舒适度显著提升;同步实施的老木峪隧道防滑涂料施工,通过科学交通管控保障施工期间通行有序,特殊路段安全系数大幅增强。在安全设施方面,G241K2084+962-K2107+816安全设施精细化提升工程稳步推进,交通标志标线、边坡防护和排水系统不断完善,均达到《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要求,老木峪隧道智能监测系统与车路协同预警设备的安装,更构建起全天候安全防控网络。

秉持“路融于景,景在路中”稳步推进理念,路域环境美化工程让公路成为流动的风景线。沿线绿化率实现100%,树木花草错落有致形成生态景观带,武陵山大道绿化美化与设施标准化改造同步完成,慢行车道修缮一新,打造出生态友好的通行空间;清除沿线抛洒物与堆积物,实现路面整洁、环境协调的整治目标。服务设施提质同样亮点纷呈,总投资4070万元的索溪峪、百丈峡两大综合驿站建成投用:索溪峪驿站配备8个充电位(可同时服务16辆新能源车)、房车营地及智慧设施;百丈峡驿站依托20.86亩城市绿地公园,建设5800平米服务商业区和28根充电桩,集成快充、商业服务、旅游咨询等功能,与周边景点构成完整旅游动线,百丈峡谷灯光秀更成为网红景观节点。此外,旅游智慧交通运营平台的搭建实现人车分流与错峰调度,明确最低限速标准规范通行秩序,现代治理水平持续提升。

如今的G241线武陵源段,交通品质实现质的飞跃,路面平整、标线清晰、防护完善,无重大安全隐患,通行舒适度和安全性达到省级标准;路域景观与奇峰秀水、田园风光深度融合,“一路一景”“一景一品”的景观格局已然成型;“一站式”服务体系填补了区域新能源补给和旅游服务空白,年服务游客超百万人次,群众满意度达98%以上。作为“交通+旅游”融合发展的典范,该路段直接带动沿线客流增长30%以上,有效促进旅游产业链延伸,为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回望建设之路,武陵源区的成功实践凝聚着宝贵经验:坚持规划引领,锚定“交通+旅游+生态”融合发展方向,确保建设与区域需求高度契合;创新“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投融资模式,多部门协同争资,保障4200万元建设资金足额到位;强化机制保障,落实“路长制”,将爱路护路纳入村规民约,形成共建共治合力;坚守生态优先底线,避让生态敏感区,采用生态化施工工艺,实现路景和谐共生。

从交通动脉到风景廊道,从通行之路到富民之道,G241线武陵源段的美丽蜕变,不仅为游客带来“人在画中游”的沉浸式体验,更书写了交通赋能旅游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武陵源答卷。这条串联山水、连接民心、激活产业的逍遥美丽公路,正成为张家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亮丽名片,为湖南美丽公路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来源:武陵源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周兵

编辑:覃蕾

本文链接:https://www.wlynews.cn/content/646955/64/1544496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武陵源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