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源区融媒体中心10月5日讯(通讯员 吴远忠)近日,武陵源区协合乡协合村红垭坝组渠道建设项目施工现场一片繁忙景象,数千个U型渠预制件整齐排列,施工人员手持工具仔细修整渠道,全力推进渠道衬砌作业,一幅水利兴农的实干画卷正徐徐展开。
据了解,红垭坝组原有灌溉渠道多为土渠,因建成时间久、老化破损严重,加之渠系断面小、防渗性能差,灌溉期间水量损耗高达15%以上,每到灌溉旺季,“浇水难、输水慢”成为制约当地农业生产的突出瓶颈。“以前浇地要守着渠口等水一亩地浇完得大半天,水还没到地头就渗走大半。”村民们对此深有感触。
为破解这一民生难题,当地政府积极响应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部署,将红垭坝组渠道改造纳入重点民生工程,通过争取省级资金10万元,地方配套15万元,对组内老化渠系进行全面改建。项目采用U型防渗渠设计,配套建设分水闸等附属建筑,总建设长度约1.2公里。
从规划到施工,村里多次召开议事会倾听民意,村民不仅能建言献策,还可参与质量监督。施工过程中,村民自发投工投劳参与渠道清淤和基础修整,与施工队形成合力。目前项目已完成80%以上的渠道衬砌任务,预计10月底可全面竣工 。
项目建成后,将彻底打通农田输水“最后一公里”,使水资源损耗率降低15%以上,灌溉效率提升近三成,可改善红垭坝组灌溉面积300亩,新增灌溉面积120亩,不仅能保障全组耕地的及时供水,还将为后续发展蔬菜、粮食等多元化种植提供水利支撑,助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升土地产出效益。
“渠道修通后,浇水省工又省水,种经济作物更有底气了!”望着即将成型的防渗渠,村民们满是期待。
来源:武陵源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吴远忠
编辑:王娇
本文为武陵源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