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源区融媒体中心4月28日讯(记者 覃蕾)近日,经湖南省平安建设暨扫黑除恶斗争领导小组研究审议并报省委常委会会议审定,张家界市武陵源区被评为2024年度“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区县”、被授予“全省平安区县”称号。
至此,武陵源区已连续30年获评“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区县”、连续20年保持“全省平安区县”称号,系全省唯一。
作为年接待游客数千万人次的世界自然遗产地,一直以来,武陵源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持续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有力维护了全区政治安全、社会稳定、人民安宁,打造了旅游城市社会治理的"武陵源样本"。
多元共治 织就立体化平安网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网格员邓大姐已经开始了她的日常巡查。在武陵源,像邓大姐这样的网格员有数百名,他们穿梭于大街小巷,用“铁脚板”丈量民情,用“婆婆嘴”化解矛盾,成为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过去处理一个纠纷可能要跑好几趟,现在通过网格化管理,很多问题在社区就能解决。”李大姐说。这种“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的治理模式,真正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在核心景区,一抹抹蓝色身影格外醒目。这是武陵源首创“旅游快警”新模式,组建专业公安队伍,在景区出入口、索道站等关键点位设置移动警务站,实现“1分钟接警、3分钟到场、5分钟处置”的高效响应。
目前,武陵源区已成功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化平安防护网络,为当地居民和游客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
科技赋能 构建智慧防控体系
在景区智慧指挥中心,巨大的电子屏上实时显示着景区各个角落的动态。这里汇聚了多个部门的数据,实现了“一屏观全域、一网管景区”。
“我们给每座山峰都装上了‘智慧大脑’。”指挥中心负责人介绍,通过高清摄像头与AI算法组成的“天眼”系统,可以实时识别人员聚集、异常行为,提前预警风险;无人机巡航系统覆盖山林险段,弥补人力巡查盲区;大数据平台则精准分析游客流量、警情热点,科学调配巡防力量。
在城区,科技赋能的触角也延伸到每个角落:菜市场的电子秤联网监管,杜绝缺斤少两;出租车内的AI语音监测,规范服务行为;交通电子警察,通过AI算法自动识别违章行为......科技赋能让平安建设实现了从“人防”到“智防”的质的飞跃。
民生为本 筑牢平安根基
在索溪峪街道,“妈妈工厂”里机器声此起彼伏。这个由区委政法委、区妇联牵头创办的项目,让留守妇女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书写着"就业促和谐"的新篇章。
这些“妈妈们”的身份不仅仅是产业工人,随着"利剑护蕾·雷霆行动"的深入开展,她们中的许多人主动加入了武陵源率先成立的全市首支"利剑护蕾"巾帼志愿服务队,与其他19支基层队伍一起,通过“一站式”家庭教育试点,将联合整治、多元救助、普法宣传、心理疏导有机结合,为未成年人撑起坚实的"保护伞"。
生产再忙,安全不忘。通过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强化重大事故灾害隐患排查整治,武陵源已连续15年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生产再忙,安全不忘”的理念深入人心。
在法治建设方面,常态化扫黑除恶让黑暗势力无处遁形;反电诈防火墙守住人民群众"钱袋子";从严惩处毒品犯罪净化社会风气......从社会治安到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一系列专项行动让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创新机制 激发治理活力
在龙尾巴居委会,“屋场会”正开得热火朝天。这种由村民自发组织的议事形式,已经成为解决基层矛盾的重要平台。
“大家的事大家议,大家的规矩大家定。”龙尾巴居委会村干部介绍,通过“屋场会”已成功化解数十起邻里纠纷。
在武陵源,像这样的创新实践层出不穷:“两山币”积分制引导村民参与环保;“医保快递”让山区群众足不出户享受医疗服务;“武来调”发挥专业人士优势化解矛盾......自2024年开始,截至目前,全区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调解矛盾纠纷1408起,化解成功率95.6%。
夜幕降临,天子山的峰林渐渐隐入夜色,而武陵源的"平安灯塔"依然明亮。在这里,平安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游客手机里的实时安全提示,是商户门前的智能安防系统,是居民小区24小时在线的"电子保安"。
"平安建设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武陵源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武陵源将继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平安成为武陵源最亮丽的名片。
来源:武陵源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覃蕾
编辑:吴文锦
本文为武陵源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