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源区融媒体中心9月22日讯(通讯员 屈泽清 陈星翰)9月22日,张家界市武陵源区第二中学校园内,8名曾在人际交往里自我封闭的沉默学生在专业心理咨询师一对一陪伴下开启专属心灵疗愈之旅。这是武陵源“源予爱”心理关爱活动走过的第十二站,更是全区以不缺席的温暖,持续叩开校园沉默心扉的生动实践。
在基层校园心理健康服务场景中,这些沉默的孩子让人格外心疼:心思细腻的小俊,因班级误解与人际疏离,习惯用沉默裹紧自己,像揣着一颗怕被碰碎的玻璃心;因病留级的小懿,面对学业身份的转变,悄悄关上与外界交流的大门,课间总独自坐在角落;还有些孩子,或因长期与父母分离,或因家庭变故,即便面对经验丰富的咨询师,也常攥着衣角、眼神躲闪,欲言又止间满是自我保护的戒备。
“这些孩子的‘沉默’从不是拒绝帮助,而是特殊成长经历给心灵穿上的‘软铠甲’。”参与活动的心理咨询师一语中的,“要打破这层‘心墙’,靠的不是急着‘要答案’,而是用足够的耐心、适配的方式,帮他们慢慢建立安全感。只有让他们真切感受到‘你的情绪有人懂’‘你的存在被看见’,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区别于短期公益来时热闹、走后冷清的局限,“源予爱”从启动之初就锚定长效关怀定位。这项活动由武陵源区委社会工作部、区教育局、区民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等多部门联合牵头,张家界心之力心理咨询有限公司、张家界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张家界市12355青少年服务台具体执行,再携手学校与专业心理服务机构,共同织就一张覆盖“心理疏导+生活帮扶”的立体关爱网络。依托这张网络,心理关怀不再是“偶尔到访的惊喜”,而是化作学生随时能抓住的“日常支持”:课间走廊上,咨询师会蹲下身子,认真倾听孩子讲述没人知道的小事。课后活动室里,针对性的情绪疏导帮孩子解开心里的结。得知有孩子缺学习用品、生活有困难,帮扶资源也会第一时间对接到位。
“以前总低着头的孩子,现在会主动凑过来分享家里小猫的趣事。以前不说话的学生,开始敢举手向老师提问了。”学校老师的话语里满是欣慰,校园里的暖空气真的越来越浓了。
针对“源予爱”心理关爱活动的下步规划,活动牵头单位负责人表示,将以“心理护航+资源对接”双线并行,让“源予爱”的温暖更有力量。一方面,专业心理咨询师会定期驻校,通过一对一辅导化解学生的个性化困扰,同时用团体游戏、心理绘本等轻松形式,让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课堂、课间与社团活动,真正实现润物细无声。另一方面,会进一步联动学校、公益组织等社会力量,从一套新文具、一次家访关怀到一份生活补助,用实打实的帮扶解决孩子们的后顾之忧。
“我们想做的不是‘帮一次’,而是‘护长远’,为每个需要关怀的孩子撑起‘温暖保护伞’,让他们能抬头迎着阳光,自在生长。”武陵源区第二中学负责人表示。如今,“源予爱”不仅补上了校园心理健康服务的“短板”,更以“长效化、立体化”的举措,为学生全面成长筑牢根基,成为师生口中“能安心依靠”、家长心里“放得下心”、社会各界纷纷点赞的校园“暖心工程”。
来源:武陵源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 屈泽清 陈星翰
编辑:覃蕾
本文为武陵源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