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湘小伍家”魅力武陵源全国散文诗歌征文大赛120号作品:思在黄龙洞

来源:武陵源区作家协会 作者:徐莹 编辑:redcloud 2014-08-08 13:31:23
—分享—

  湘西,一片美丽神奇的土地,武陵源就是这美之精华,奇之荟萃。天子山、金鞭溪、宝锋湖,无不令我惊叹上天对武陵源的偏爱,把这么多山水奇观聚集一地,而最让我叹为观止的还是黄龙洞,深邃,幽长,并且时常以不同方式向来客提出问题,引人思索,置身黄龙洞,我的思绪也渐渐深邃、幽长起来。

  沿着清浅蜿蜒的索溪,走过青石桥,首先来到的是黄龙洞生态广场。入口处一座设计独特的雕塑吸引着每个游人的目光,一只猴子坐在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上,还拿着人类的头盖骨做思考状:“这种物种哪去了?”基座四周,用中、英、日、韩四种文字刻着:

  今天,我们无法进口白云和蓝天,

  明天,他们也无力再造河流与山川,

  请不要随意消耗地球的资源,

  否则,后天猴子会思索着我们的今天。

  这个名为“后天”的雕塑用意不言自明,安置在旅游区更具警示性,猴子在思索,我们更该思索。人们每每打着远离都市喧嚣、重归自然怀抱的幌子四处旅游,所到之处又做了些什么?随意丢弃的垃圾,无处不在的“某某到此一游”,面对着青山秀水怎么下得了手?面对着思索的猴子不感到面热心慌吗?人在旅途,该如何做才是真正的与自然和谐相处?黄龙洞果然不凡,还未进洞,就给了我思想上的重重一击。

  稻田,水车,耕牛,白鹅,农家院,吊脚楼,生态广场呈现出来的分明是一支土家田园牧歌,正应了唐代诗人王维所说的“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的景象。要不是想到走一趟黄龙洞费时颇多,我还要在这里流连许久。

  穿过风雨长廊,就到了黄龙洞洞口。黄龙洞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是名副其实的“洞穴学研究宝库”。已经探明总面积10万平方米,全长7640米,垂直高度140米,分为两层旱洞,两层水洞,洞中有洞,洞中有河,是一个洞下洞,楼上楼的螺旋结构。

  入洞即遇选择题,双门迎宾,一曰“幸福门”,一曰“长寿门”,走哪个门,许什么愿?虽说谁都希望幸福又长寿,但是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只能选择一道门进去,人不能太贪心,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呀。瞬间决定,我从幸福门穿过。

  过龙舞厅,看过金戈银枪,群猴拜观音,复前行,隐隐听到了流水声,难怪叫它“响水河”,在洞中听流水的声音别样的清亮响彻。听导游介绍响水河水温常年保持在十六摄氏度左右,水质清新,饵料丰富,是大鲵俗称娃娃鱼的理想居所,所以阴河中生长了许多娃娃鱼,还有通体透明的玻璃鱼和多种生物。娃娃鱼我是看不见的,却不能错过两岸的景致,随着导游的指点,栖龙岛、龙花礁、龙王金盔、藏宝阁、石花柱、插香台,天仙桥一一呈现在眼前,大多是三分靠看,七分凭想,不过似与不似之间有多少种可能,就有多少奇思妙想,这不正是对每个观者感知美、创造美的水平的一次检验吗?

  底流石“黄土高坡”,流石坝“万丘龙田”,规模之大可称壮观,都是因水流而形成的,足见柔水之刚之韧。小型的钟乳石也颇具意味。自洞顶往下长的叫石钟乳,自洞底往上长的叫石笋,石钟乳27万年才长1米,石笋每百年才长1公分。原本大自然如此安排,经过百年一对“情人”就能结合在一起,那便是“喜相逢”,然而世事难料,有的钟乳石因上面不再滴水而无法再长,明明已咫尺相望,却不能相逢,遂造就出令人伤感的景观“恨难逢”。虽然最终是爱别离,求不得,但至少曾经期盼,等待,努力过,正如人生在世体验各种苦与乐,尽管不如意十之八九,也要在幸与不幸中不屈不挠地努力活着。

  走在天仙桥上,不由得想起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想像那缥渺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物品,是世上没有的珍奇”。思绪缥缈,两条腿则像灌了铅似的迈不动步子,这游洞一点不比登山轻松,想想也是,洞本就在山中,只是这黄龙洞实在太大了,差不多就是一座山了吧。只道无限风光在险峰,不想寻奇探幽黄龙洞一样需付出辛劳,这大概就是自然的法则吧,你想从自然那里获得一些,就必须付出一些,同时你为自然做些什么,它必然也会给你回报。天下怎么可能有只管消费不用买单的事呢?不过与登山相比,游黄龙洞的一大好处就是凉快。这里常年保持十六摄氏度,现在洞外正值夏秋之交还有几分燥热,洞内却清凉宜人,所以尽管气喘吁吁,却不至于汗流浃背,要是顶着太阳走这么久,那样子可就狼狈了。我便将此等待遇视作黄龙洞对我诚意来访的答谢。

  咬牙坚持终于到达第四层的龙宫,最古老的大厅,也是黄龙洞十三个大厅中最大的一个。只见千余根石笋石柱拔地而起,千姿百态,蔚为奇观。“龙王宝座”居高临下,众多的石柱石笋好像群臣围着宝座朝拜,几十座珊瑚组成一支庞大的宫廷乐队演奏助兴。黄龙洞的标志景点“定海神针”巍然矗立,至今已有20万年的历史,而且仍在继续生长,不得不叹服自然力量的伟大,人为什么总想做自然的主呢?和自然万物共同存在不好吗?

  再接再厉,开始顺着洞里的第二条阴河水晶河往洞外走了。这里都是平坦的石板路,终于可以悠悠然地漫步了,这下我竟然有了意外的发现,着实令我惊喜,在这么黑黢黢的洞里居然有植物生长。一株不知道是什么的小苗看似弱弱的匍匐在石缝间,摸一摸叶片却感觉相当有活力。它是怎么进来的,又是如何生长的?或许是小动物或是水流带进来一颗小种子,恰好落在石缝间,一点点土便让它安了家。虽有水,光从何处来?莫非是装饰景观的灯光,几经折射,恰好有一缕照到了这里,从而成就了它的光合作用?我不打算对这株植物说什么“生命力顽强”之类的评语,我认为自己没有这个资格,它在不良条件下找到了适应环境的生存方式,比我强。生命是平等的,都应尊重,这样的生命尤需敬畏。

  整个宇宙是逐渐丰富起来的,天、地、山、水、各种生物,慢慢展开,最后有了人类。天下雨,水流淌,鸟在飞,花儿开,一切顺其自然。

  自然顺应——生人。

  人顺应自然——生。

  思,在黄龙洞;

  爱,在山水间。

  作者供职于中国现代文学馆。

来源:武陵源区作家协会

作者:徐莹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武陵源新闻网首页